3月14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累產油氣當量超5億噸,年油氣產量保持穩步上升趨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5億噸油氣可以滿足14億中國人民一年的基本需求,可以供天津這樣的千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使用近一個世紀,渤海油田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力量?!敝泻S吞旖蚍止旧a部經理王玉介紹說。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國現代海洋石油工業的發源地。投產50余年來,已建成50余個在生產油氣田、180余座生產設施,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4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近5000億方,成為中國海域產量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
從“一無資金、二無裝備、三無技術”的艱苦創業階段到率先開展改革開放、堅持合作與自營并舉的對外合作階段,再到革故鼎新、全面推動優快引領的高速發展階段,渤海油田油氣產量由最初的十萬噸級不斷爬升,1995年跨入千萬噸級“俱樂部”,2010年實現上產3000萬噸并持續穩產12年。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產量達到3013.2萬噸,一舉成為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原油增量約占全國原油增量的近50%。
“十三五”期間,渤海油田創新形成“湖盆成氣”、“匯聚脊”油氣勘探成藏理論,指導發現了渤中19-6千億方凝析氣田和墾利6-1、墾利10-2兩個億噸級油田,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創新形成“以精細油藏描述為主線、提高采收率為目標”的海上高含水后期油田開發技術體系,支撐綏中36-1等老油田持續穩產上產。同時,推動首套國產化水下井口和采油樹海試項目、“新優快”鉆完井試點項目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礦場試驗新進展,建成秦皇島/曹妃甸海上油田群岸電示范應用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旅大21-2油田國內首個海上稠油熱采集成示范平臺等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向綠色開發、高效開發、智能開發邁出歷史性變革,助力加速實現“雙碳”目標。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總經理閻洪濤表示,在全面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的新起點上,渤海油田將圍繞“原油上產4000萬噸,建設渤/黃海萬億大氣區,坐穩國內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戰略目標,高質量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下一步,渤海油田將繼續大力推動“七年行動計劃”,在“兩提一降”工作上持續發力,深化精細油藏研究,進一步挖掘老油田潛力,加快新油田建產速度,確保2025年實現油氣上產4000萬噸目標,為“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貢獻力量。 (中國化工報曲照貴 通訊員吳鵬)
由中海石油烏干達有限公司任作業者,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聯合體承攬的烏干達Kingfisher(翠鳥)EPC3總包項目,在烏干達Kingfisher油田舉行臨時營地奠基儀....
5月25日,在距深圳東南200多公里、水深約284米的珠江口盆地海域,由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負責EPCI(設計、采購、建造、安裝)總承包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
5月20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渤海油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一口開發評價井順利完成所有鉆井作業,完鉆井深達到5813米,再次刷新渤海油田井深新紀錄。該井克服了高溫高壓、井漏、高扭矩等技術難題,鏖...